塑膠微粒分析領域的最佳選擇:FPA FTIR成像技術

2023-08-01

塑膠微粒分析領域的最佳選擇:FPA FTIR成像技術

近幾年來塑膠微粒(microplastics)的研究非常熱門,但塑膠微粒是否對人體有害仍是未知,因此有無數的研究機構在探討微粒的數量、成分、尺寸分佈與健康影響的相關性,但在如何分析塑膠微粒這件事情上,各國尚未取得共識。針對塑膠微粒的分析方式,目前有兩種主流:

  1. Mass-focused技術:以質譜儀進行鑑定,提供精確的塑膠種類分佈分析。
  2. Particle driven技術:以不同的顯微鏡技術進行數量、特性與微粒尺寸分佈的分析。

本文會以後者進行重點探討,也就是以顯微鏡進行塑膠微粒的分析。

Particle driven技術運用不同的顯微鏡技術來分析塑膠微粒,可以使用一般顯微鏡嗎?下圖是沉積物在顯微鏡下的樣子:

Real-life microplastic sample: Filter loaded with all kinds of sample material.
圖1:顯微鏡下的沉積物

單靠肉眼是不可能判定何者為塑膠微粒的,需要搭配不同的鑑別方式,有些研究會使用尼羅紅染色法(Nile Red)來分辨微粒是否為塑膠,但並不是所有的塑膠都能被染色,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嗎?答案是顯微光譜學(Micro spectroscopy)。

顯微光譜學為塑膠微粒分析提供了基本解決方案,它結合了顯微鏡與拉曼、FTIR或是QCL量子級聯雷射器(Quantum Cascade Laser)等單點光譜技術(single point spectroscopy),通過單獨分析小顆粒,獲得光譜資訊,進而鑑別是否為塑膠。可惜的是,這種單點式的顯微光譜繼承了顯微鏡的缺點,首先顆粒必須在視覺上可供辨識,然後才能正確分析;因此,若顆粒小且透明,或是多種顆粒聚集成一個大顆粒,就可能誤判。

隨著技術的演進,結合了顯微FTIR技術與FPA焦平面陣列探測器(Focus Plan Array Detector)的FPA FTIR成像技術,讓樣品可以快速完成全自動掃描,再結合自動數據分析,是塑膠微粒定量的理想方案,提供最高效率與最理想重複性。

我簡單介紹一下塑膠微粒的前處理程序,以及主流的顯微光譜學技術,你就能了解為何FPA FTIR成像是塑膠微粒分析的最佳選擇。

塑膠微粒前處理方式

以沉積物樣品為例,分析前要先盡可能將沙土或動植物碎屑等物體過濾掉,再分析樣品;儘管樣品會過濾,但還是會有碎片或殘渣的殘留,而這些殘留物可能影響塑膠微粒分析的準確性與再現性。

拉曼光譜與QCL量子級聯雷射器的自動分析技術

這兩種技術皆是使用對比度來識別微粒,若塑膠微粒較為透明,或其上有纖維或刮痕時,會造成判讀上的困難;當塑膠微粒團聚成大顆粒,也可能誤判為單顆塑膠微粒,所以當微粒濃度高或樣品基質複雜時,必須要有良好前處理技巧,或使用特殊處理技術,才能在拉曼或QCL上得到良好分析結果。

Densly loaded filter.
圖2:經過濾後基質仍相當複雜且壅擠的樣品

此外,拉曼光譜還有其他缺點。儘管拉曼可以分析小至1 µm的微粒,但產生的拉曼訊號信躁比會偏低,且拉曼的測量參數(雷射波長、積分時間與雷射功率等)必須與目標塑膠微粒匹配,使得分析難以自動化,而且拉曼光譜易受有機分子螢光干擾、深色顆粒會吸收拉曼雷射而產生燃燒破壞、無法分辨與主鏈相近的塑膠(如ABS/SAN)等問題,使得拉曼光譜的應用有諸多限制,僅適用於少數案例。

難以自動化同樣是QCL分析技術的缺點,對於小顆粒(< 60 µm)的檢測,QCL並不可靠,會在統計數據中產生不可預測的系統性偏差,偏偏這個尺寸的顆粒是學者最感興趣的,因此QCL不適合用於塑膠微粒分析。

FPA FTIR成像分析

FTIR是使用了傅立葉轉換(Fourier transform)技術的紅外線光譜儀,結合FPA焦平面陣列探測器後產生的FPA FTIR成像系統,可同時進行大面積掃描,不需要視覺篩選(例如前面提到的對比度判斷)。儘管分析的顆粒尺寸極限為約5 µm(略高於拉曼的1µm),但能克服前面提到的所有限制與障礙,不受樣品的顆粒多寡影響、可容忍有機物基質的存在,就算顆粒重疊,也可藉由光譜差異進行區分。以下圖為例,FPA探測器可以自動將團聚塑膠拆解為個別顆粒,這是其他分析方式辦不到的。

RGB image based on the FPA IR data acquired by LUMOS II. Particles are clearly separated.
圖3:FPA探測器自動將團聚塑膠拆解為個別顆粒

真實沉積物樣品分析

下圖是真實的沉積物樣品,就算做過前處理,樣品還是會混雜砂土、植物碎屑、生物體殘渣等顆粒,視覺篩選無法準確計算與鑑定塑膠微粒。使用FPA FTIR成像系統,以每秒產生750張紅外線光譜的速度,僅需3.5小時便能產出下圖的成像結果與粒徑分佈數據,若使用其他成像技術掃描技術,則必須花費數天(約60小時)才能完成。

Example of a real environmental sample that was measu- red with FPA imaging. An ABS particle was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IR chemical image. For emphasis, the chemical image of the particle was superimposed on the visual image (green).
圖4:沉積物FPA FTIR成像結果
List of all iden- tified particles with their size information.
圖5:粒徑分佈數據

結論

顯微FTIR、拉曼和QCL方法在特定情況下可用於塑膠微粒分析,但樣品必須乾淨、顆粒尺寸不太小且顆粒濃度夠低。一定程度上的自動化是可能的,但在光譜品質(拉曼)或顆粒尺寸(QCL)方面存在嚴重限制。
顯微FTIR偵測極限通常為10 µm,QCL則為60 µm,若進行自動化分析,測量時間會因為顆粒數量增加而增加,每份樣品可能需要7-8小時,甚至可能長達數天。
以QCL技術來說,對於小顆粒的分析並不可靠,若塑膠顆粒相鄰、重疊,或存在樣品基質殘留物時(例如沉積物),此方法會完全不可用。
以拉曼技術來說,它雖然可以測量小至 1 µm的微粒,但無法可靠地進行自動化分析,還有諸多限制影響分析成功率,且不同種類的微粒需要不同的參數設定。
與前述的技術相比,FPA FTIR成像技術才是塑膠微粒分析的最佳選擇,因為:

  • 並非以視覺或對比度的方式進行微粒分辨與檢測。
  • 不受聚合物種類、樣品基質或微粒濃度影響。
  • 提供最高的分析速度與空間解析度,可完整覆蓋整份樣品進行分析。

欲了解更多的FTIR光譜儀相關資訊,歡迎來電洽詢 02-2728-2767或 email與我們聯繫

欲了解更多的FTIR光譜儀相關資訊,歡迎來電洽詢 02-2728-2767email與我們聯繫

分享此篇文章